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日志日记 > 读者文摘 > 文章内容

日本动画中的“Cyborg”元素分析

作者or编辑: 秩名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5-03 阅读:

  日本动画中的“Cyborg”元素分析
  
  
  【摘要】本文对日本动画作品中的cyborg元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它的三种作用,并从对它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日本动画;cyborg;ghost;融合
  
  Cyborg是一个合成词,它由Cybernetics(控制论)的前半“cyb”与Organism(有机体)的前半“org”组成,常出现于科幻作品中,指“电子人”或“半机器人半人类的存在体”,也可以指机械或电子装置与生命有机体的统一或融合体。
  
  日本动漫作品对于cyborg内容的描写相当多。以下将举例分析:
  
  一、cyborg元素在日本动画中的作用
  
  日本动画中的cyborg元素主要发挥了以下三种作用:
  
  其一,cyborg构成了剧情主题与核心思想。代表作有大友克洋的《老人Z》、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等。
  
  《老人Z》中,故事起因是由安装了“第六代智能计算机”的病床在老人潜意识的影响之下自我觉醒,然后计算机智能与老人潜意识实现了同步与融合,继而达成一种共生型cyborg。故事的发展与结局也围绕着这种共生关系的发展与终结而展开。在《攻壳机动队》中,人与机械之间的cyborg关系进一步提升。“电子脑”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思维与数据处理能力,而带来的风险是:人与机械、生命与非生命体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ghost序列”成为了“人”与“非人”之间唯一的区别。表面上该剧的发展主线是公安九课侦破傀儡师一案,而事实上该作品的核心是在探讨“生命”的定义这个哲学命题。剧中主角草雉素子也是迄今为止所有影视作品中cyborg色彩最浓的角色。影片开始她就是完全的义体人,唯一她曾作为人存在过的证据仅是拍档“巴特”所说,却无法验证的在她钛合金脑壳中存在的少量脑细胞。到影片结束时,她更是放弃了自己物质的存在,而选择将自己的“ghost”与编号为2501的人工智能融合,作为一种数据序列而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其二,cyborg是作品的重要线索,或剧情基础。比如木城幸人的《铳梦》,富野由悠季的《高达》,庵野秀明的《新世纪EVA》等。
  
  在《铳梦》中,人与机械之间的cyborg关系得到了普及。片中每个人的身体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机械部件的改造,人与机械实现了融合型的cyborg,而很少有人具有纯粹的肉体,这种改造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修补损坏的肢体与器官,而对于剧中主角凯莉而言则是对除去脑部以外的其他身体部分的全面替换,这也是本片故事得以发生的基础,而剧情的发展线索则是凯莉利用她强大的cyborg躯体不断与他人作战,并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高达》中,cyborg则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那就是由驾驶员驾驶“人形机甲”,实现的操控型cyborg。这与我们开始提及的广义cyborg观点是一致的,人形机甲是增强人类能力的一种重要工具。同时它也是该类型动画作品的灵魂与关键性元素。机器人动画大多属于这一类型。也有一些作品中的机甲并非是单纯的机械,而是具有生命和自我意识的物质。如《新世纪EVA》中的零号机等。它是利用生物科技与精密电子机械技术组合的产物,事实上是“使徒”的复制品,其自身就是cyborg的产物,而驾驶员对他们进行操控,也不是像高达机器人式的纯技术型“操控”而是要求驾驶员与机甲实现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同步”,而这种cyborg的类型又类似于前面所提及的融合型的了。
  
  其三,cyborg在剧中是重要的娱乐元素。如寺泽武一的《哥普拉》,大友克洋的《阿基拉》等。
  
  在《哥普拉》中,主人公哥普拉的左手腕被改装成了一把激光枪,平时隐藏在仿生手中,关键时刻则可以成为武器,这种具有娱乐性的设定,也是当年吸引大家关注该作品的原因之一。而在《阿基拉》的结尾,铁男在Akira力量的作用下,利用机械零件自我修复了损伤的手臂,后由于控制不住强大的力量,造成反噬。最终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机械与生命体组成的怪物,走向了灭亡。这或许是日本动画作品中最为可怕的cyborg形象了,但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却是强烈而持久的。
  
  二、在日本动画作品中所出现的cyborg的分类
  
  从个体cyborg化的程度来看,可分为“局部型”和“整体型”。如:哥普拉只是改造了自己的一只手臂,因而属于“局部型”;而草雉素子等都进行了全身大面积的改造,因而可以被认为是“整体型”。
  
  从cyborg的形式来看,可分为“机体修复型”、“外观矫正型”、“生物改造型”、“功能强化型”四种。机体修复型强调的是对功能的修复和补全,如在《Akira》中铁男对于自己受伤手臂的修复。外观矫正型则关注的是对形体的矫正与复原,比如在《铳梦》中依德对凯莉最初所做的改造目的只是为她提供一个完整的身体,使其看起来像一个正常的女孩。生物改造型要求对身体进行功能、结构上的全面改造,比如草雉素子、弗兰奇以及《七龙珠》中的17、18号等等都是如此。功能强化型则指对于人体某种功能的提升与强化,如《攻壳机动队》中对人类安装电子脑,有几百个手指的电子手,超视距的电子眼等就属于此种类型。
  
  从cyborg的范围来看,可分“单体cyborg”与“社会化cyborg”。前者指在大环境下只有单体或者少量个体进行了cyborg改造,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特例。比如在七龙珠中一共只有4个改造人,分别是17、18、19和20号。而在《海贼王》中只有弗兰奇一个改造人等等。后者指在整个社会中cyborg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事物。如《铳梦》中描写的废铁镇上几乎人人都被改造,零件遍布了身体的各个部分。再比如在《攻壳机动队》中所描写的未来世界,人人都被植入了电子脑以处理数据并存放“ghost”序列就是如此。
  
  三、对日本动画中cyborg的总结与展望
  
  人类对自身的兴趣远大于其他事物。动画作品的内容,归根结底源于人对于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思考和反映。人体中孕育了怎样的潜能?科技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人与机器的界限又在何方?这些困扰着科学家、哲学家的问题,同样使诸如大友克洋、押井守、士郎正宗等动漫人所迷恋。

上一篇:令人叹服的“豹尾”——漫谈鲁迅作品结尾的特点 下一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duzhewenzhai/2588.html
本文标题:日本动画中的“Cyborg”元素分析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