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生活健康 > 影视热圈 > 文章内容

台湾本土电影现状与发展之路(2)

作者or编辑: 青春励志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5-29 阅读:


  
  自台湾新电影运动开始,大批台湾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屡获大奖。这也与之前提到的台湾电影“辅导金”有关,这一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台湾本土电影人。在国际影坛,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备受推崇。为迎合国际影展和国际视角,台湾电影人在视听语言中大量使用长镜头、深焦距和定镜拍摄等手段。因此,“许多台湾电影似乎故步自封,乐于一再重复使用这些象征性符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电影的创新和发展,也令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台湾艺术电影逐渐丧失了兴致”④。
  
  《赛德克·巴莱》可以说是突破:第一,是它改变了以往台湾电影清新、青春题材的局限,片中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与打斗场面的热血激烈,体现出台湾电影少有的硬朗感觉;第二,故事的题材涉及的是台湾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事件——雾社事件,原住民赛德克族这一台湾本土特色鲜明的选择,更加有利于台湾民族电影美学的探索与发展。正如魏德圣导演说的,“台湾电影要重视了本土题材的挖掘,考虑本土观众的人文背景”。第三,影片角色使用台湾本土的少数民族,赛德克这一民族生活美学的独特,使得人们开始了解除了阿里山之外的台湾少数民族。
  
  三、台湾金马奖的局限与本土化的“走出去”
  
  在此次金马奖获奖上,《让子弹飞》《桃姐》《到阜阳六百里》等影片均入围最佳剧情片,但是最终获奖的是《赛德克·巴莱》。纵观台湾历届金马奖的剧情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台湾本土电影获奖比重之大,获奖的内地影片很多是与中国香港、台湾的合拍片。笔者通过整理资料,发现1962年第一届最佳影片的制片地区是中国香港,再从1965年到1973年、1976年至1981年、1983年至1987年、2009年至2011年最佳影片的《赛德克·巴莱》制片地区都是中国台湾。而中国导演姜文的影片《阳光灿烂的子》虽然在1996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但影片的制片地区则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陈冲的《天浴》虽在1998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但是制片地区则是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惟独一次最佳影片的制片地区是中国内地,则是陆川2004年的影片《可可西里》。
  
  虽然说,奥斯卡会青睐美国影片,但是奥斯卡特设了最佳外语片,让更多其他国家的优秀影片获此殊荣。2012年的奥斯卡更是将最佳影片颁给了由法国和比利时制片的《艺术家》。因此,金马奖需要做的是扩大选片、改变评奖标准,以求“更好更大”的发展。
  
  同时,台湾电影就需要不断提升本土文化内涵,不断适应电影的发展方向,在众多国外大片来袭,共同比拼时能够彰显本土电影的实力与价值。魏德圣就提过,“用完备的工业制度,财力、人力和高科技,还有极度商业化的结构在主流观众群中得到高分。我们要赢,只有一个本地优势。电影一离开本地,优势就不存在,必须重新建构。”⑤
  
  近年来,台湾电影产业在“从手工业、摆地摊模式转向电影产业的正规经营模式,与此同时,开始吸取国外的电影经营经验,努力寻求跨国跨区域的资金、人才、技术整合”⑥。李安的《卧虎藏龙》就是一个在跨国跨区域合作十分成功的例子。台湾电影发行公司则参考好莱坞“高概念”(High Concept)电影制作模式,制作艺术质量与商业性能兼具的电影作品,并且更加重视产销市场的发行通路与观众反应。⑦台湾电影开始倾向于拍摄适应观众口味的电影,改变了以前的导演意图显著的拍摄方式,从小众向大众转变。随着中国内地与港台的交流益密切,中港台拍片合作等合作方式也成为其主要的制片方式。
  
  台湾电影的本土电影与走出去战略,需要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把握台湾电影本土化的同时,用一种国际视角走出一条台湾电影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在四大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艺术分析和发展思考 下一篇:灾难片价值根源探究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25life/3800.html
本文标题:台湾本土电影现状与发展之路(2)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