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感悟人生 > 读后感大全 > 文章内容

一年书事:一个人的2012年读书史

作者or编辑: 青春励志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2-04 阅读:

一年书事:一个人的2012年读书史


一个人的读书史,可以看成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即将过去的2012年,一些新书的问世,给我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新思考。面对复杂纷繁的生活,读书给我带来一份沉淀,帮我找到内心的充实和平静。

手头上正看的是毕淑敏的《星光下的灵魂》,这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好书。毕淑敏提到真正的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人们的幸福感和物质有一定的关联,人不可脱离环境妄谈幸福,但是当人们丰衣足食之后,再继续增加物质的供给,幸福感并不能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它们之间的曲线发生了分离。说到底,幸福是灵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钱的功劳。忙忙碌碌一年后再读这本书,或许能激发我对幸福的不懈追求,能抚慰我躁动的心。

生活中“郁闷”成了我的口头禅,读梁晓声的《郁闷的中国人》,感觉他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他指出“郁闷”对中国是一种困扰,又蕴含契机,解决这些问题的要务,在于改变当今社会“文化缺席”的现状。梁晓声作为一个著名作家,其一脉承袭的中国文人骨子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已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我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知道了消除“郁闷”的根本所在。

面对死亡,我能做些什么?读周大新的《安魂》,更多的意义,就是唤起我对生死的思考。周大新的这本书,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宽慰。我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在想现世的生活,而不去考虑死亡的问题,那么,这些人就不会懂得生命的意义,也不会真正能够过有价值的人生。所以在当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像这样,要么就是毫无底线,为所欲为,这都是因为对生和死,尤其死亡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真正地去思考和理解。

学者金雁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是我读得最慢的一本书,透过这种既定历史背景之下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现在的争论。书中描绘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百年来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影响世界的“红轮”是怎样成型,为何以压倒之势碾压过来,但它关怀的主旨绝不仅仅停留在异邦,它所书写的主题,更能成为与之有相似命运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镜鉴。中国知识分子何去何从,我想它带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我读周云蓬,因为他是《独唱团》开篇文章《绿皮火车》的作者。周云蓬看不见,所以他可以清醒地思考;他是歌者,是诗人,更是时代的记录者。我特别喜欢周云蓬,因为他的坚毅,他的歌,他的不羁的思想。周云蓬发自心灵深处的这些文字,在浮躁的时代却独具打动人的力量。读周云蓬的文字,我发现他下笔之前不怎么想,感情好像顺着他的心尖儿流出来,有一种真挚的温暖。我觉得周云蓬的文字,既有飞扬的想象,更有坚硬的现实,而最令我震撼的,则是心灵的挣扎。

野夫是我深为尊敬的作者,他的《乡关何处》透出啼血般的痛感,让最麻木的心灵也肃然泪下。这也许来源于传奇的经历,在我的想象中,其人应该更胜其文,野夫的家族与中国近代历史无法分割,他的亲人被一个个抛出历史,湮没无闻,只留下野夫为他们唱着挽歌。(http://www.7lizhi.com 励志书籍)从野夫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上一代人饱经重大历史事件而遭遇的诸多曲折。为了自己的理想抑或追求,他们有过巨大的投入和努力,但在强大的历史事件面前,他们很难改变什么,唯有忍受,然后是委婉求生。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读英国人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从中得知人活着只是为了基因能传递下去,人不过是基因的生存机器。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的观点,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如果基因是“自私”的,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建立起来的,那些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的美好道德,不都是一场空吗?而在道金斯自己看来,他只是在讲生命是如何进化的,并没有提倡以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也并不涉及人类应该怎样做,才符合道德准则。不过,从基因的角度看人性,或许能给我们以更多的启迪。

我在琢磨,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克服外界的许多困难和阻碍。美国人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教我如何增强自控力,理性而有效地管理自己。自控力本质上就是我们做出选择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们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我觉得麦格尼格尔介绍给我们的,是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要敢于面对挑战,这样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了逃避挑战去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放松,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自控力。

读《江城》,因为去年作者彼得·海斯勒的另一本书《寻路中国》。与《寻路中国》的从容和幽默相比,《江城》在冷静的观察中,读来可了解在高速发展的大时代中,作为个体与集体的我们,丢失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海斯勒看到了被中国人忽略的中国生活的细节,看到繁荣的中国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尴尬处境。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海斯勒这个美国作家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人对当代中国的观察、体验和思索,比我要全面、细致、深刻得多。他是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的过客,一个边缘人,然而他比许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读刘震云的长篇《我不是潘金莲》,刚开始纯粹被题目吸引住了。事实上,这部长篇小说跟“潘金莲”没有半点关系。书中女主人公李雪莲为生二胎经历了一场荒诞的离婚案,还莫名背上潘金莲的恶名。刘震云通过幽默与荒诞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坚守的信任底线。在乡村中国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的心头也都有一大堆心事,每个人的心头都沉甸甸的。大家互相折磨,缺乏最起码的诚意。而刘震云似乎在带领我进行这方面的思考。

读六六的长篇《心术》的时候,我不断思索,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医患”?小说还原了紧张的医患关系:看病难,药价贵,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医疗事故频发。其实在生活中,不仅病人有苦痛,医生也有难题。我觉得六六没有替任何人说话,只是希望透过医生和患者的“对立”,(读后感)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取舍中感受“两难”。而这种“两难”的体验,很有可能撬动双方的固有立场,为化解现实中医患矛盾的坚冰提供一点温暖。对于我而言,无法改变环境,只能默默执守和坚持。



上一篇:读《一千零一夜》有感 下一篇:有声读物:阅读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ganwurensheng/duhougan/976.html
本文标题:一年书事:一个人的2012年读书史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