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心灵鸡汤 > 生活随笔 > 文章内容

一只偶然经过生的蝶(2)

作者or编辑: 秩名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5-11 阅读:


  
  她写恋情,诸多写畸恋,要么同性恋、师生恋,要么婚外恋、姐弟恋;
  
  她写绝望,写得酣畅淋漓,写得忘乎所以,写得轻而易举,轻而易举得仿佛那些绝望并非绝望;
  
  她写命运,就写不堪,就写强硬,就写沉沦,就写耽溺,就写无奈与奢望。
  
  ——仿佛在生命的沃土之上,并没有开出一朵名叫做希望的花。但她及她笔下的人物依旧活着,抱着满满的绝望,以受伤而又酷似坚强的姿势活着。活得那样丰富而不堪,活得那样温柔而暴烈:以万千触目惊心的姿势,活着。
  
  正如出版她《盛世恋》的编辑的那段评论:“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像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活着的姿势这样多,而她的演绎那么丰盛孤独而精彩。
  
  她待在自我的世界中,灵魂通透得叫人心惊。一场心惊过后,仍旧无人给她拯救。因她无需拯救,无药可救,也拒绝拯救。
  
  【三】
  
  黄碧云在圈内并无什么好友,甚至可以直接将句中的“什么”两字都删去。为她写书评,写推荐的书评人,大多与她素不相识,全是出于喜爱,才忍不住提笔。而略微有些交道的也不过是那些出版编辑。
  
  二十世纪末,黄碧云在香港文坛因连连获奖,而已负盛名。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其后》《温柔与暴烈》《沉默·暗哑·微小》,散文集《扬眉女子》,杂文集《后殖民志》等作品,其中《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得以在内地出版。
  
  如此,她的书得以进军内陆广阔的图书市场,但仍旧未能为她带来大批读者,她仍旧是小众的,是孤苦的。但在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中,便传出这样一段佳话:
  
  一个西安女子,自遇上她的字后,就心心念念地给她写信,写长长的信,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一封封寄给她。长年累月地写,长年累月地寄,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黄的一封回信。而这个西安女子最终也成为一名作家,所用笔名就是黄碧云笔下常出现的那个悲凉女子:叶细细。
  
  后来,她的文字逐而出现在内地一些花里胡哨的杂志里,被为数不多的人审阅、迷恋或者遗忘。
  
  也是在后来的后来,近些年,又出现一个痴恋她的80后女子,总在一本超级畅销的杂志的行文里隐隐绰绰地表达对她的倾羡与爱慕。而这个女子,因其文风的绮丽与绚烂,深情与颓靡,被诸多内地的青春孩子所迷恋。而在此期间,黄碧云就被爱屋及乌地,被这些喜爱这枚女子的年轻读者所熟知与恋慕。
  
  从而黄碧云这个名字,在近些年,被广大读者提及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
  
  在这件事上,这个一九八六年出生,名叫七堇年的畅销女作家,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碧云刚刚进入内陆读者视野的同时,内陆亦有一个出尘宁谧的女作家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因她自身的神秘与静重而得到大批文艺青年疯狂地追捧与热爱。她们的风格有三分相似,七分出入。
  
  但显然黄碧云的文字更精致耐读,更粗犷血性,更黑暗孤独。但其宿命却并无以上两个女子的好,还是仅仅只有小部分人知悉她的文字。究其根由,不得不说还是因为香港地域太过狭小,香港的文化更为统一稳定,说不好听些,便是太过单一:纯港式的相似文风太多(即使黄碧云仅仅只有部分作品是被定义为纯港式的)。而常年浸淫在资本主义文化下的香港人的文学鉴赏眼光便会因此出现疲软,如此,书自然卖不动。
  
  而相比之下,内陆正处于文化大繁荣时期,青春文学又刚刚兴起,而读者基数又比香港高出不知多少倍。理所当然地,当一种新兴的文风出现时,便会受到热烈的追捧,且不论这文风是否成熟。
  
  如此说来,黄碧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悲的。
  
  而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就在我以为这两个女子本不会有任何交集时,在二○一一年,我在书店竟然看到了由这名内地女子主编的杂志上,黄碧云的名字赫赫在目。
  
  刊于那本杂志的《末日酒店》便是黄碧云最新的作品了。故事依旧荒凉,文字依旧黑暗,但跳脱得更为轻盈,更为灵动。
  
  让我见到这已年过半百的女人更为沉静的生命体悟。我知,她还将以向死而生的姿态继续写下去,舞下去,温柔地活下去。
  
  直至如今,只要提到她的名字,我心中仍旧有欣喜、动容与疼痛,就像一个甜蜜的伤口。
  
  【四】
  
  记得更年轻些时——即使当前仍旧年轻得一无是处——彻夜彻夜地读黄碧云,读那些酸涩沉郁又让人无限动情的句子,内心饱满得仿佛要挤出水来。
  
  那是一段盛情而颓废的时光,因她的陪伴,我就像吃了鸦片,越发沉迷起来。
  
  我记得在一篇文字的开头,她这样写流浪、多余与天空:
  
  “流落到街上生活;足以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我。我存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个多余的人。
  
  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也是多余的。
  
  我们在相互的多余之中活着。因此我很大,大如影子,世界也很大,走来走去都走不到尽头。
  
  有时我也会想到死。想到死的时候,会在教堂的钟楼,或在第几哇河上加一抺黄色。我喜欢的天空也是黄色的、最后的天空。”
  
  她写沮丧与绝望写得切入肺腑,仿佛世界可以随时说不要就不要。她的笔端总是带着痛感与失望,犹似她的人生遭遇过空前的劫难,她不过是轻轻地挑拣一二加以润色,然后付梓,被读者阅读、经历……又或许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她巧妙的杜撰,精心经营的一场有关黑暗与绝望的幻想。
  
  只是在我心智尚未健全的欷歔年少,因为阅她,所以不出其右地学会了轻易的绝望与不经意的伤感。

上一篇:我想要幸福地活着 下一篇:一场莲花事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xinlingjitang/shenghuosuibi/2818.html
本文标题:一只偶然经过生的蝶(2)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