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励志人物 > 文章内容

李安的商业漂流

作者or编辑: 罗东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4-01 阅读:

  李安的商业漂流
  
  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再回忆李安已拿过两座奥斯卡重量级小金人(2000年的《卧虎藏龙》和2005年的《断背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好莱坞一直都很“宠幸”李安。但如果仔细分析李安的历程,会发现《少年派》似乎才是李安融入好莱坞主流势力的里程碑。
  
  在今天,影迷会津津乐道李安在好莱坞那些较成功的作品,如《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卧虎藏龙》和《断背山》,但严格来说,这几部都不算好莱坞的主流商业势力,更接近文艺片、东方文化和小众题材的范畴——当然,这也是李安个人品牌价值的标签,不过,很多影迷容易忽略的是,李安一直在尝试以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题材和逻辑向影迷“推销”卖座大片,如1999年的《与魔鬼同骑》,其西部和战争元素是好莱坞商业片最传统的题材之一;2003年的《绿巨人》算是李安在《少年派》之前执导过的最好莱坞“主旋律”的商业电影:美漫英雄题材+特效。
  
  事实上,李安的路径是那些试图“混入”好莱坞导演的常用“商业模式”,先以相对低成本、具备个人浓烈风格的文艺片(或者准文艺片)赢得口碑(如果“运气”好还能获得票房回报),投石问路,当有足够的积累拉拢到大制作投资时,便开始主流商业片的尝试,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在闯荡好莱坞先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年),之后开拍大制作《第五元素》(1997年)就是这个路子,这是一种相对低风险且比较常规的方式。
  
  
  但有趣的是,很多导演都在这条路径上栽了跟头,《第五元素》的好评远不如《这个杀手不太冷》,李安的《与魔鬼同骑》反响不大,《绿巨人》全球票房和口碑双线失利(不包括宣传费用,李安《绿巨人》投资约1.37亿美元,北美票房勉强与之持平)。同时让全球的绿巨人迷大失所望,续集直接难产到五年后才“战战兢兢”地上映,而且把李安的班底完全抛弃。
  
  对好莱坞而言,投资过亿(以2000年标准)的大制作商业片有较为成熟的价值标签或制作公式:特效、明星、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李安在执导绿巨人时试图将自己的人文气质、或者说导演的独特标签加入到这一游戏规则中,结果观众并不买账,而显得李安很难驾驭大制作商业电影。
  
  有趣的是,如果仔细分析今天的《少年派》,会发现《少年派》在大量特效戏中,加入了宗教、信仰、甚至成人世界的暗黑故事,在本质上和他在《绿巨人》做的一样,甚至更露骨——有些明目张胆地为一部商业制作披上文艺的外衣。
  
  所以,一部失败,(www.7lizhi.com 励志人物)一部成功,变的不是李安,而是电影观众的口味。
  
  对很多电影消费者来说,应该还记得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以及《盗梦空间》,在接手蝙蝠侠之前,诺兰在某种意义上还只是好莱坞的一个独立制作人,他擅长“肢解”电影的叙事结构以挑战观众智商,但之后诺兰逐渐变得比主流还主流,而斯皮尔伯格在新世纪,特别是第二个十年已经日渐失势。
  
  这代表了观众的口味在变化,主流商业片的价值主张在翻新:骨子里,好莱坞过去的商业片公式:戏剧冲突,明星,特效依然有效,但习惯了它们轰炸的观众已经把这些电影归结到“爆米花”电影,观众们需要电影产品在提供上述价值时,能够增添新的价值,比如诺兰对叙事结构肢解从而带来智商上的挑战,再如李安为电影注入的李安式人文精神,甚至隐藏的暗黑世界——他们一定是看似难以理解,但又不会给观众设置太高的思考门槛。
  
  这被一些业内人定义为“第三种类型片”,而不断积累且靠拢的李安们终于因缘际会,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上一篇:乔丹丹: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下一篇:李安为什么感谢故乡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lizhirenwu/1821.html
本文标题:李安的商业漂流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