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励志人物 > 文章内容

永远的校长——梅贻琦(3)

作者or编辑: 青春励志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3-01 阅读:

归人与过客

梅贻琦校长的墓地在新竹的清华园内。把校长安葬在校园内,在中外大学中都是极为少见的。出现此种情形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校长生前有此愿望,例如,厦门大学已故校长萨本栋生前就表示了此种愿望,后来厦大鉴于萨校长对学校的贡献,就把萨校长夫妇合葬于校园内的成义楼旁。二是校长身后人们对其地位的认可。

一九六二年,梅贻琦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建议把梅校长安葬在校园内。当时有人私下议论说,如果每一位校长死后都葬于校园之内,那将来校园不就成为校长墓地了么?但这样的议论并未动摇治丧委员会的决定,他们说:“我们仍然将校区内的一个山坡上的一片相思林地划作了校长的墓园,就是今天的梅园。我们认为,以梅校长和清华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个大学校长和学校的关系所能比拟的。其他学校的校长,不可以校园做墓园,但是梅校长却可以,因为清华和他已经融成一体了。”与梅校长和萨校长相比,另一位大学校长,一位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的司徒雷登,就没有那么幸运。司徒雷登曾担任燕京大学校长近三十载,(生活随笔)在闻一多看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虽有安息燕大校园的遗愿,却只能侧卧杭州,孤寂地注目北方的燕园。

“勋昭作育”四个大字刻在梅校长墓地的石碑上,这使我想起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两句诗:“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梅贻琦作为一个大学校长,留给人们身后的思念就是一种归人。归人者,既是一种乡愁的秉怀,也是一种永远的怀念;过客者,不过是无根的往来。梅校长是一个秉怀大学理想的归人,清华大学是他的归宿,他的故国,他的精神故乡。“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深情地渲染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

在大陆,几乎所有的大学校长都知道梅校长,尤其是他的“大师论”,几乎成了所有大学校长的口头禅。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日,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掷地有声地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我们常常忽视了这句话的仿照对象,其出处是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乔木”与“世臣”之别,对理解梅贻琦与清华大学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世臣”意味着对“故国”的不同的价值认知。梅贻琦将清华认作“故国”,而自己便是“故国”的世臣了。

人们之所以怀念梅校长,除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之外,还在于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了无数人。他不为名,不为利,而将自己的血肉浇铸进百年清华的气脉之中。人有人格,校有校貌,而大学管理者能将两者融为一体的,可谓凤毛麟角。蔡元培校长做到了,梅贻琦校长也做到了。目前的很多校长总缺少一种对大学的亲近之情,归宿之感,更像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大学成了一副跳板、一个平台,而抱负、理想、百年基业离大学渐行渐远。

梅校长离开我们整整半个世纪了,他的时代也如黄鹤般杳然飘远,可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志业还在绵延。今天,作为大学人,都应该有梅校长那样的担当,那样的大学情怀,从梅校长身上汲取智慧和人格力量。与梅贻琦校长的重逢、相知,应该是大学管理者都应有的自我反思。



上一篇:林心瑜:变“地沟油”为宝的华裔少女 下一篇:关于雷锋的资料,雷锋事迹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lizhirenwu/1144.html
本文标题:永远的校长——梅贻琦(3)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