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网,励志的人都在这里!
微信公号:w7lizhi - 青春励志 - 中小学作文 - 范文大全 - 收藏本站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青春励志网 > 心灵鸡汤 > 校园文章 > 文章内容

100年前的文艺范儿

作者or编辑: 青春励志 发布: www.7lizhi.com 时间: 2013-03-12 阅读:

100年前的文艺范儿
 
23岁的杜尚:1913年的“视觉革命”

1913年,整个巴黎笑逐颜开,庆贺《蒙娜丽莎》失而复得、完璧归来。同时,整个巴黎又处于艺术大爆炸的前夜,能人辈出。在崭新的现代艺术潮流之中,谁独占经典的核心?如果非要找出先锋式的人物,那就是马蒂斯和毕加索。

1913年,马蒂斯从摩洛哥回到巴黎,重新将画室搬回圣米歇尔大道19号。从位于4楼的画室,他可以眺望圣米歇尔大桥、新桥、西堤岛、立法大楼和远处的罗浮宫。当然,还有东边的巴黎圣母院。这一年,他描绘窗外的风景,也开始尝试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东西—立体主义、几何形、黑白灰,以至于有批评家把1913年至1917年称为马蒂斯的“非马蒂斯时期”。这一年,他为妻子艾米丽画下神情愉快的《马蒂斯夫人肖像》。这是他们夫妻最后的黄金时期,不久,他们就分居了。马蒂斯的新模特是一个叫罗莱特的绿衣姑娘。当然,那是下一个风格时期的故事了。

与此同时,毕加索在描绘他楚楚可怜的新缪斯—玛赛儿·汉伯特(Marcelle Humbent),他亲昵地称她“艾娃”。在毕加索丰富的情史中,艾娃是一个淡而模糊的身影,他们只相处了4年,艾娃便因肺结核死去了。但是毕加索1913年为艾娃画下的肖像《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却是一件有标志性意义的杰作,画中的艾娃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娇娃,此时毕加索热衷于拼贴,朝着“综合立体主义”,也朝着大师之名一路狂奔。

毕加索的挚友、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在诗歌创作上呼应了他的革新。1913年,他发表《未来主义的反传统》,提出了诗歌的“立体未来主义”。他还发表了一篇宣言,宣称将“大便”送给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惠特曼和波德莱尔,而将“玫瑰”送给毕加索和他自己。阿波利奈尔死于1918年,比他小10岁的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也是死于这一年。

191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有关性欲的三篇论文,指出艺术创作是对性欲解放和克服的过程。这是他个人研究的进展,也是对席勒创作的精确阐释。席勒在这一年迎来了个人风格的成熟期和创作的高峰期。在他的水彩画《真相大白》中,一个女人从背后渴求地拥抱着席勒,而他则双眼微闭、一脸陶醉。自恋的席勒画了大量自画像,他甚至对自己的母亲说:“美丽高贵的品质皆备于我,想到你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你会多么喜悦啊!”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得意洋洋,法国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就很沉稳。1913年,布拉克创作了他的“建筑性绘画”的代表作《单簧管》,用木纹纸、有色纸和报纸贴出几何形。这种创作方式有点儿像做手工,但画家竟能将空间感稳稳地固定在纸上,这肯定是手工课教不了的绝活儿。

1913年,康定斯基还未离开巴黎,他怀着“音乐之心”创作了一系列抽象画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构成第七号》。这幅大作如恢弘的交响乐,将色彩和音响的感觉融为一体。

但是等一等,后生可畏,如果说谁在1913年发动了一场“视觉革命”,那肯定是23岁的杜尚。

杜尚是个斯斯文文的年轻人,但他的《下楼梯的裸女之二》就算在立体主义者眼中也属大逆不道之作。所以他只能选择在遥远的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上首展这幅作品,没想到这“炼瓦厂爆炸”般的画作在新世界竟然大受追捧,成了一举颠覆传统绘画的决定性作品。

还是在1913年,在热闹的艺术界边缘,有一个靠卖画为生的人悄悄离开了维也纳。他是一个保守的“小素描和水彩画家”,把现代派艺术看做“有毒的花朵”。这本是一己之见,却强烈地影响了日后德国的艺术道路,他的名字叫阿道夫·希特勒。

卡夫卡:“我恨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

在1913年7月21日的日记中,卡夫卡写道:“我恨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交谈使我感到乏味(即使是关于文学)。”

此时他还默默无闻,他的心曲还未引起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共鸣。但是在欧洲的文化中心巴黎,罗曼·罗兰已经凭写作赢得了殊荣。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了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两年后又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另一位37年后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刚刚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戴锁链的孩子》。

191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印度的通货和财政》,并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会员,参与政府决策;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合作完成了《数学原理》,提出逻辑主义。

这一年,诗人庞德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在地铁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3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站,突然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的小斑点……我写了一首三十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以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这)日本和歌式的诗句。”(庞德《回忆录》,1916年)

那时战事还未开始,诗人们还能不受干扰地推敲诗歌的写法,诉说心声。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也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抒情诗—“1912-1913年诗歌”。这近百首悼亡诗是哈代写给亡妻艾玛的。两人早就分居多年,与其说哈代在怀念妻子,不如说他在哀悼早已逝去的爱情。

1913年,在俄罗斯,23岁的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出版了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这是年轻的诗人诗意与爱情的开始。而45岁、前半生饱受颠沛流离苦难的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他从这里起步,日后成了苏俄文学的泰斗。

1913年,在遥远的东方,王国维写下《宋元戏曲考》,张恨水写下白话小说《梅花劫》,鲁迅则创作了《孔乙己》;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芥川龙之介刚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他俩都还没跟文学结缘。但此时,泰戈尔已凭清新隽永的《吉檀迦利》拿下了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影响了全球时尚的美国女孩


1913年,女人轻而易举地就拥有了梦想中的玲珑曲线。(励志电影



上一篇:韩秀央,你听过这首歌吗 下一篇:毕业6年,重记辽师
本文地址:http://www.7lizhi.com/xinlingjitang/xiaoyuanwenzhang/1383.html
本文标题:100年前的文艺范儿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